導讀: 原標題:省政協委員王成利:擬定扶持方針 構建“產教育研用”交融生態系統 齊魯網·閃電新聞1月19日訊今天下午,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山東禮堂舉辦全體會議,15位委員環繞黃河流域生態維... 原標題:省政協委員王成利:擬定扶持方針 構建“產教育研用”交融生態系統 齊魯網·閃電新聞1月19日訊今天下午,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山東禮堂舉辦全體會議,15位委員環繞黃河流域生態維護、推進高質量開展,培養新動能、開展工業大數據、建造中醫藥強省等作大會講話。 跟著我省發動國傢工作教育立異開展高地建造,工作教育得到蓬勃開展,但省政協委員王成利以為,我省的工作教育仍存在對工作教育註重不行、產教交融不力、大國工匠不多等問題。 他表明,眼下工作院校仍存在畢業生工作、待遇、提升上有輕視,工作教育內在質量管理不到位,工作教育經費低於一般高等教育等現象,這反映出工作教育與一般教育尚不具有平等重要位置。他主張,政府對工作教育的註重不能停留在文件上,而要落到實處,特別是結合省情加強準則立異。 校企協作、產教交融是辦妥工作教育的要害。但王成利表明,當時的產教交融卻存在著校園、企業“剪發挑子一頭熱”等問題。他主張在擬定我省 “十四五”規劃時,擬定產教交融扶持方針,對開展前途好的產教交融項目要點支撐,引進社會資本,以市場化渠道為依托,構建包含應用型大學、創業孵化中心、歸納實訓中心、招商中心、工業園區等“產教育研用”深度交融的生態系統。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尹承謙 報導 責任編輯:本文關鍵詞:
雞肉錯搭配可致死 如何正確搭配 如何挑選雞肉 雞肉的營養價值 雞肉的基本介紹 顧名思義,雞肉就是雞身上的肉,雞的肉質細嫩,滋味鮮美,適合多種烹調方法,並富有營養,有滋補養身的作用。雞肉不但適於熱炒、燉湯,而且是比較適合冷食涼拌的肉類。但切忌 2.提高免疫力 現代社會中天天忙忙碌碌,常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白領最好多吃一些,以增強免疫力,減少患病幾率。雞肉具有溫中益氣、補精填髓、益五臟、補虛損的功效,用於治療虛勞瘦弱、中虛食少、泄瀉頭暈心悸、月經不調、產後乳少、消渴、水腫等癥狀。 3.補腎精 可緩解由於腎精不足所導致的小便頻繁、耳聾、精少精冷等癥狀。 4.促進智力發育 具有抗氧化和一定的解毒作用。在改善心腦功能、促進兒童智力發育方面,更是有較好的作用。
馬齒莧的營養價值非常好,所有備受大傢喜歡,馬齒莧的吃法也是很多朋友關註的一個事情,那麼,馬齒莧怎麼做好吃呢?給大傢簡單分享幾種馬齒莧的吃法,一起來看看吧。 馬齒莧的營養價值 馬齒莧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、蘋果酸、葡萄糖、鈣、磷、鐵以及維生素E、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、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。馬齒莧在營養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,它的ω—3脂肪酸含量高於任何植物。ω—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對膽固酸的吸收,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,改善血管壁彈性,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。 馬齒莧的食用方法 馬齒莧生食、烹食均可,柔軟的莖可像菠菜一樣烹制。不過如果對它強烈的味道不太習慣的話,就不要用太多。馬齒莧莖頂部的葉子很柔軟,可以像豆瓣菜一樣烹食,可用來做湯或用於做沙司、蛋黃醬和燉菜。馬齒莧和碎蘿卜或馬鈴薯泥一起做,也可以和洋蔥或番茄一起烹飪,其莖和葉可用醋醃泡食用。 馬齒莧怎麼做好吃 一、馬齒莧粥 材料:鮮馬齒莧60克,粳米100克,食鹽、雞精各適量。 做法: 1、將粳米淘洗幹凈,馬齒莧洗凈,切段備用。 2、鍋中加入適量清水,倒入粳米,開大火煮沸。 3、然後轉小火煮30分鐘,煮至粥稠時將馬齒莧放入。 4、然後再煮5-10分鐘,加入適量食鹽、雞精拌勻即可。 二、椒絲涼拌馬齒莧 材料:馬齒莧130克,紅椒15克,蒜末少許、鹽2克,雞粉2克,生抽2毫升,黑芝麻油、食用油各適量。 做法: 1、將洗凈的紅椒對半切開,切成絲,待用。 2、鍋中註水燒開,放入少許食用油。 3、然後放入洗好的馬齒莧、紅椒絲,煮1分鐘左右撈出備用。 4、將馬齒莧和紅椒絲放入碗中,加入雞粉、鹽,倒入備好的蒜末,加入少許生抽。 5、再淋入適量黑芝麻油,攪拌均勻,裝入盤中即可。 三、炒馬齒莧 材料:馬齒莧一把、蒜兩瓣、辣椒一個、鹽、雞精少許。 做法: 1、馬齒莧擇好清洗幹凈,焯水後迅速放於冷水中冷卻。 2、將冷卻後的馬齒莧放水龍頭下沖洗後瀝幹。 3、熱鍋下油,放入幹辣椒,蒜末煸香,倒入洗好的馬齒莧,快速翻炒,調入鹽,雞精調味即可起鍋。 食用禁忌 1、馬齒莧為寒涼之品,脾胃虛弱、腹部受寒引起腹瀉的人,如果是單純受涼造成的一般性腹瀉不要誤食; 2、忌與胡椒、該粉同食; 3、不宜與甲魚同食,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、食物中毒等癥。 4、孕婦要禁止吃馬齒莧。馬齒莧是滑利的,有滑胎的作用; 馬齒莧怎麼做好吃就分享到這瞭,其實還有很多吃法,比如煲湯呀,煎餅呀等等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絡看看教程哦。
【導讀】早餐吃什麼好?你知道嗎?每日的早餐如果飲食得當,能夠有效排出體內毒素,改善膚色,趕走痘痘粉刺,讓你的身體快速蘇醒,適應一天的緊張工作,那麼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早餐?第一步,餐前一杯水幫助腸胃做運動人體經過8小時睡眠,消耗瞭大量的水分和營養,早晨起床後處於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,在開始一天的活動前,最好喝250毫升暖開水,以補充水份讓腸胃慢慢恢復活動,幫助調節腸胃,排毒暢通。喝完水,開始正式的早餐吧!粗糧果蔬幫助腸胃排毒,讓你的腸胃和心情一起high起來!第二步,來一碗燕麥粥粗糧能夠幫助您保持您的腸道有效排毒,但如果你厭倦瞭燕麥,也可以選擇全谷物早餐(裸麥面包等)以幫助您排毒。如何安排自己的早餐?第三步,早餐來點蘆筍蘆筍含有益生元和益生菌,它們能夠保持消化道的健康和正常工作。WWW.85505.com此外,蘆筍富含纖維,能夠幫助拉平你的肚子。早餐來一點蘆筍蒸瘦肉蛋白,以這樣的早餐開始新的一天,也是不錯的選擇哦!
前幾天,又有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(臺灣稱“金氏紀錄”)在臺灣誕生:14日,臺中1298人合力拉出1000米的面條;10日,也是在臺中,2012人進行“人體馬賽克拼圖”。 臺灣人似乎有一股 “吉尼斯情結”,過去他們組織過“千人插秧”、“萬人洗腳”、“十萬人同騎自行車”等活動,樂此不疲地打破一個個世界紀錄。有人對此不屑一顧,斥“無聊透頂”;有人贊臺灣人點子足,很會行銷自己;也有人分析說,臺灣人的“吉尼斯情結”,實際上影射瞭他們渴望被國際認可的心態。下面,就讓我們走進臺灣五花八門的吉尼斯世界。最草根 農民千人插秧行銷水稻 “民以食為天”,這兩年臺灣農民為推銷自己的產品,想瞭很多點子。臺中市大雅區有全臺面積最大的黃金小麥田,去年當地政府曾組織百人拉面條,成功打響知名度。今年,他們又挑戰更高難度,號召千人參加,經過報名,有1298人參與。10月14日,他們在300張桌子旁通力合作,最終將406公斤的面團,拉成1000米長的面條 (中間不能斷),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。 無獨有偶,今年8月,臺灣農民也挑戰一項吉尼斯紀錄,不同的是,那次是推廣水稻。桃園縣新屋鄉是臺灣有名的水稻產區,為瞭行銷當地稻米品牌,臺灣“農委會”、桃園縣政府、農會合辦瞭“千人插秧”活動,8月18日,1215名當地農民花費16分20秒,在2.1公頃農田裡插下300萬株秧苗,成功締造“最多插秧人數”、“最大面積”、“最短時間”三項世界紀錄。此前的紀錄由泰國人在2010年締造,共計904人在35分35秒內,完成1.6公頃的插秧活動。最壯觀 7萬人騎單車順時針環島 1000多人參與的活動,在臺灣眾多的吉尼斯紀錄中根本不算什麼。今年“雙十節”,就有2012名民眾齊聚臺中市政府廣場,用照片拼出英文“我愛臺灣”,成功打破“人體馬賽克拼圖”吉尼斯紀錄。據瞭解,這次活動由一名熱愛臺灣的英國外教發起,希望藉此“讓全世界看到臺灣”。 去年9月17日,臺灣更是打破瞭一項塵封80多年的世界紀錄。那一天,在吉尼斯鑒證官的見證下,彰化縣長卓伯源帶領該縣4645名中小學生,拉小提琴彈奏《彰化禮贊》等3首樂曲,並越過連續5分鐘演奏的門檻,成功打破1925年在英國倫敦締造的4000人紀錄。 4000人已經算多的瞭,不過與去年底的“轉動臺灣向前行”活動相比,隻能算是“小兒科”。2011年的最後一天,島內72919人大串聯,騎上自行車同步以“順時針”方向,環遊臺灣島。這項活動報名人數逾11萬人,由於當天天氣不佳,實際參與人數不及主辦方預計的10萬人,但仍打破10年前意大利46815人騎行的吉尼斯紀錄。最古怪 1319人分食1噸臭豆腐 在臺灣人創造的吉尼斯紀錄中,有不少看起來相當稀奇古怪。今年9月22日,臺商在澳大利亞組織一場嘉年華活動,出現千人齊搖貨郎鼓的場面,打破吉尼斯紀錄。也是在今年,為慶祝端午節,5500名新竹民眾在10分鐘內,成功立起4247個雞蛋,打破世界紀錄,此前紀錄是2005年在臺灣嘉義締造的,為1972顆。 去年11月19日,1319人在臺北天母花瞭1小時,同時分食高89厘米、直徑148厘米、重1026公斤的臭豆腐罐頭,成功創造世界最大臭豆腐罐頭及最多人同吃的吉尼斯紀錄。同樣讓人嘆為觀止的不止這一例,去年5月7日,“秀出您的愛:萬人參加為媽媽洗腳”活動在屏東舉行,保守估計有7000多人參加,同樣打破吉尼斯紀錄,參加者中有耄耋老人,也有年僅2周歲的孩童。 另外,稱得上古怪的吉尼斯紀錄的還包括,去年10月16日,全臺1232試管寶寶齊聚臺中,打破2007年在維也納創造的1180名試管寶寶吉尼斯紀錄;2010年2月21日,168尊神像齊聚嘉義新港奉天宮進香活動,打破2004年在加拿大創下的119名神像集合的吉尼斯紀錄。(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)